任何事都有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假如你是刚参与到户外徒步的阵营中来,绝对不要急功近利。下面的几条原则对于最初徒步的户外喜好者有肯定的指导意义。
山地行进方法
头腰脚,共进退;移动重心一条线
徒步登山时,第一应该注意头、腰、脚维持在同一条重力线上,并常常性的把这条线作为身体的轴心来行走。
办法:抬起一条腿的膝盖,另一只脚着地维持平衡,肩膀放松,步行的重点从后脚转为前脚时,将头部和腰部重心前移,前腿膝盖不要突出,再向前踏出后脚,重新制造一个重心,如此头、腰、脚重心不断移动交替行走的办法就是正确的山路步行姿势。
小节奏,慢慢走;有氧耐力非常重要
登山新手一般一般犯的常见问题是拖着脚走或用逛街的节奏登山。
这种方法走山路,由于身体较难获得平衡,比较容易踢到东西而跌倒。除此之外,由于身体为了在行走中获得平衡,要用多余的肌肉撑住,反而更容易感觉疲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小节奏,一步步踩稳慢慢往前走是明智之举。
徒步行走不单是腿部运动,而是一种全身运动。可以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节奏,控制步伐。
上坡道感觉非常累的新手,大多数是只用腿部力量来爬山的,与之相对的,登山老手行走过程的每一步都会自然调动手腕、后背、腹部、肩膀中肌肉的力量参与其中。因此新手在登山过程中需要自然的摆动手臂行走,通过摆臂平衡身体、调整节奏、控制步伐并调动全身肌肉的力量参与走出的每一步。
远足登山徒步
远足登山徒步是一个长期的有氧耐力运动过程。所谓有氧耐力运动能力,是指用身体机能在氧气提供比较充分的状况下,坚持长期正常工作的能力。
徒步过程中,呼吸系统吸进氧气,供心血系统血液循环,为肌肉和身体的其他部分提供养料,并带走二氧化碳和乳酸(肌肉产生热量时的副商品),所以大家应该注意学会步伐,维持最舒适的状况才能具备持久的行动能力。
如此的一种节凑,除去使用最省力的登山远足基本步法——小步法慢慢走外,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聆听我们的呼吸和监控我们的心跳以达成和适应长期的舒适步伐。
走而不喘;维持持久力
行进中的呼吸,嘴巴应该注意防止一张一合的方法;而是着重吐气,把肺腔的气全部呼出,腹腔的呼吸肌自然会进行深呼吸,吸入更多的空气和氧分。如此的“先尽呼后尽吸”的呼吸形式,主如果通过横膈肌来完成。
横膈肌是坐落于肺部底端的一块肌肉,这种肌肉的功能非常独特,它所包括的快肌(用来维持短期能量的纤维组织)和慢肌(用来维持耐力的纤维组织)的数目几乎相当,所以用横膈肌来进行深呼吸会能够帮助维持呼吸的持续稳定和持久。
使用小步法慢慢走的步法形式,也是为了防止心跳数的增加和呼吸的急促,所以最好的行走节凑是“走而不喘”,也就是身边的同伴基本听不到你的喘息声音做合适。建议行动中维持一种稳定的步伐,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尽可能维持匀速,以让自己维持“持久力”。
全脚掌,稳踏步,肌肉痉挛不容易发
不少新手在登山过程中会出现腿部肌肉抽筋的现象,这是因为步行过程中脚掌踏出是没全脚掌着地,或是全脚掌着地但没选好踩踏点,脚下没踩稳,移动的时候需要花费至少四倍的力量来平衡身体重心,而在平衡身体的过程中,腿部遭到巨大的重压就或许会致使抽筋。
全脚掌着地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的身体重心更稳定,其次也可以降低调整身体重心过程中腿部遭到的重压。因此建议登山新手,走山路的时候尽可能全脚掌着地,选择踏点稳定的地方行走。
上坡外八字,下行重后脚,膝盖伤害在预防
遇见坡度较大的斜坡时,要使用外八字的办法走路,新手们可以亲自去试试看看就会发现,假如把脚竖直放在斜坡上,脚尖地方高于脚跟,脚踝很难迅速和有效地协调并稳定身体的平衡,假如用外八字脚,双脚向两边横向踩,脚尖与脚跟之间高度几乎相同,脚踝就能易如反掌的摆动并平衡身体。
而在下坡的时候,即便是缓坡,也应该注意,在下脚的瞬间要充分弯曲脚踝和膝盖来缓冲身体,同时将重心转移到后脚,节奏要使用一步一步的小碎步,如此即便脚下踩空或是打滑也能立刻恢复平衡,预防跌倒。
高台地,切莫跳,减少重心最安全
在行路的过程中,常常会遇见同膝盖高的台阶地或是突然变陡的坡地,碰到这种落差比较高的台阶地形时,切记千万不要向上或向下跳,向上跳双脚着地时可能踩空使腿部遭到剧烈撞击,向下跳着地时则可能滑到,扭伤脚踝甚至发生骨折。
正确的下行步法是借助边上树根类的植物紧紧抓住,稳住身体重心把脚顺利往下掂着地,或者坐在地上慢慢滑下去着地。
山地行进与休息
行前热身要做足,起步放慢宜缓行
行前花少量时间做筹备运动,让肺部预先有效吸收氧气,增加肌肉血液循环,使心脏有一个运动的适应过程,如此可以把身体调整成为合适登山徒步的运动状况。还可以预防不少特发情况及受伤。
最初登山徒步,千万不要逞强赶速度。登山徒步,是一种路程较远的运动,需要耗费很多的体力,最初行进速度过快,会迅速消耗掉体力,不利于后面的行进。
行进时间有规律,疲劳之前要休息
登山徒步的休息办法,分小休息与长休息。无论小休息与大休息,如此一种登山重复休息模式,目的都只有一个:预防疲劳,让身体获得充分休息,恢复精神更利于行走。
一般登上徒步大多采步行四十至五十分钟、休息十至十五分钟的方法;建议新手采步行二十至二十五分钟、休息三至五分钟的小休息模式。这种办法在长期步行时可以叫人感觉困难累。
当然,另外也是要考虑自己的身体情况及后续行程来随机应变,灵活分配休息时间。即便走不到十5、六分钟,看到景观很好的地方或是想歇口气时停下来休息也可以的。
最好的休息办法是“会累之前要休息”。为更舒适、安全地走远路程,降低疲劳的感觉,把体力保存到最后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假如休息次数假如太过频繁及冗长,不知什么时间才会到达目的地,如此反而更累。所以为了学会自己行走的节凑与休息的步调,可以认真明细的记下自己步行时间的纪录,学会个人的行走节凑。
一般登山徒步过程中的小休息,以3-5分钟内比较适合,以站着休息为主,调整节凑与呼吸,可以就着这个时间补充下行动粮及水分。还可以等其他的队员。
长期的休息,可以卸下背包,站立调整呼吸回复正常后再坐下休息。休息时要尽可能放松身体,让身体充分休息。如何舒服就如何坐,以最轻松舒服的方法休息,就算是躺倒休息也可以。
-END-
专题链接:冬天旅游
http://www.youxiake.com/winter/